工作动态

工作动态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第一期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好课推荐

来源: 日期:2022-04-27点击:

同学们大家好,上学期规划与评估处开展了学生期中、期末评价以及专家督导评价,对本科教育教学规范与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查,同学们在评教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客观评判、耐心填写,评教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学评估、职称评聘、薪酬制度等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作用。

规划与评估处结合学生评价与专家督导评价结果,特推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好课推荐”栏目,为同学们介绍各学院评分较高、好评较多的课程,为同学们在课程选择上提供参考。

哲学院

01

形而上学与知识论

教师简介

蒉益民,男,汉族,1964年9月生于上海,浙江宁波人。198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2005年毕业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语言哲学、心灵哲学、形而上学、认识论、数学哲学、伦理学、哲学史。

课程内容

该课程讨论了当前分析哲学中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核心课题,其中包括:西方形而上学史、因果性、特性、个体、物质组成、模态性、时间、延续性与同一性等;以及西方认识论史、知识的定义与结构、关于确证的各种理论、怀疑主义、德性认识论、认识论中的语境主义、知觉知识、科学知识、道德知识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可以对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前沿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推荐理由

蒉益民老师的形而上学与知识论课程,内容丰富且趣味性强,讲授细致。蒉老师文化底蕴丰厚,对学术敬畏且热爱,并将这种热爱带到课堂中,感染同学们增强学术思考,提高对哲学的热爱。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可以对形而上学和认识论的前沿状况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掌握,该课程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4.42分。

中国近现代哲学

教师简介

张志强,研究员,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党委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8.3-2019.3年曾任甘肃省武威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挂职)。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全国古典学研究会理事。研究领域为中国佛教、明清至近代学术思想史,研究专长为近代佛学,清代至近代的经史学,阳明学,晚明以来的三教关系等。共出版专著两部,译著三部,主编辑刊一部,发表论文50余篇,译文多篇。

傅正,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博士,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哲学史、西方近代哲学史,擅长近代历史哲学、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等领域。曾在《近代史研究》、《哲学研究》、《开放时代》、《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专业论文二十余篇,并有专著《古今之变——蜀学今文学与近代革命》。

课程内容

中国近现代哲学课程试图拉开一个理解近现代中国哲学的逻辑与历史的纵深,从清代直至1949年以来的学术思想和时代问题为出发点,探寻现代中国道路的文明和思想根源,勾勒现代中国道路历史展开的哲学逻辑,尝试总结现代中国道路实践中的哲学建构及其作用,并希望通过以上三方面的努力,整理出中国现代哲学的基本意趣及其实践意义。

研究中国近代哲学,不能回避这样两个维度:古今之变与中西之别。古今之变需要我们注意中国近代哲学家是如何对传统思想再诠释、再创造,以使之能回应西方外来文化的强势冲击;中西之别则需要我们中国近代哲学家如何对西方外来思想再诠释、再创造,以使之能为中国人所接受所吸收。

因此该课程晚清部分八讲分别围绕这两个主题展开。前四讲着重讨论清代汉学到了晚清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对后来的哲学学科产生了什么影响。后四讲着重讨论晚清西方思想对于中国的冲击(选取斯宾塞、卢梭为例),以及中国哲学家是如何改造西方思想的。

推荐理由

中国近现代哲学师资力量雄厚。该课程内容丰富,从朱陆经史、近代佛学到清代礼学、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均有涉及,课程安排合理,具有极强的理论性和思想性。老师们授课清晰条理、深入浅出,给予同学们极大的耐心。同时,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们的思维方式,启发学生们对哲学的思考。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2.46分。

经济学院

02

高等数学(上)

教师简介

张杰,北方工业大学教授(现已退休),曾任理学院数学系主任,北京市教学名师,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公共数学教学团队)带头人,公共数学分层教学成果曾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指导青年教师参加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获得一等奖2人,二等奖2人,出版教材和教辅教材近10部,出版译著一部,发表论文80余篇。

张丽莉,副教授,多年来从事大学数学教学工作,教授课程: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研究方向:常微分方程的边值问题,在国内核心期刊和国外SCI等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编写教材两部,主持和参加教学与科研项目十余项。

课程内容

《高等数学(上)》主要是为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教材选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数学》(第七版),同济大学数学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门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与课后练习。具体安排:1、教学目的主要包括:使学生充分理解高等数学的思想内涵,明确数学概念、定理和结论的由来与实质,找到各章节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会运用微积分和微分方程的方法解决一些几何学、经济学、物理学等实际问题。同时注重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创新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函数、极限、无穷小量、连续、导数与微分、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不定积分与定积分。

3、教学重点主要包括:极限思想的理解、极限的计算、无穷小量、一元函数的连续性与可导可微性、中值定理、应用导数解决实际问题、不定积分的计算(换元积分法与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与计算(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4、教学要求主要包括:充分理解极限思想、无穷小量、函数的重要性质(连续性、可导性与可微性、可积性以及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牢记基本运算公式和运算法则(极限存在准则、两个重要极限、等价代换、基本导数公式、导数计算法则、几个重要函数的麦克劳林展开式、基本积分公式)。

推荐理由

高等数学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形式多样。老师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授课方式灵活,课程设计合理完整、教学安排周到紧密,老师讲课深入浅出,利于学生理解。老师们以幽默的授课方式,让高等数学不再枯燥,同时也照顾到了数学基础薄弱的同学,让他们找到了学习的方法和动力。高等数学(上)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0.80的评分,在督导评价中获得了92.5的分数。

经济学原理

图片教师简介

黄敬宝,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宏观经济、劳动经济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国际劳工组织KAB中国项目培训师,劳动经济学会劳动力市场分会理事,房山青联副主席。主讲《宏观经济学》、《劳动经济学》等课程。

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北京社科基金、北京教科规划项目等10多项。出版著作《中国青年失业问题研究》、《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等5部,并在《经济管理》、《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中央财经大学学报》、《青年研究》、《人民日报(理论版)》等发表论文120余篇,多次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收录。被称为中国五大青年就业研究团队的核心成员;基于1999-2019年研究成果而发布的“中国‘劳动+’最具影响力的学者”、排名第40位。

曾获得学校优秀党员、优秀教师、优秀教学成果奖,以及团中央优秀党员、北京青年教学名师、北京高校优秀专业课主讲教师等称号,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

徐丽艳,中国人民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主要教授本科生《经济学原理》、《新制度经济学》等课程。

曾获北京市高校优秀教学课件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教学名师奖、第一届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优秀教学质量奖、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奖、优秀班主任奖等。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农村经济》、《商业时代》、《中国青年社会科学》、《经济学家》等杂志发表论文多篇。

课程内容

《经济学原理》介绍现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构架,并培养学生对现实世界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是经济管理类本科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微观经济学部分以分析个体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基础,研究现代经济社会的市场机制运行规律及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它以价格为核心,被称为价格理论。主要内容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市场结构理论、要素市场理论、一般均衡理论、福利经济学以及微观经济政策等。通过学习,使学生在掌握经济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揭示企业、消费者行为和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宏观经济学部分以社会总体经济为研究对象,以国民收入为中心,通过探讨有关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寻找资源优化配置和国民收入稳定增长的途径。它以国民收入的增长与分配为核心,可称为国民收入理论或收入理论。主要包括国民收入核算、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具体包括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IS-LM模型理论等)、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经济周期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原理与相关实践。通过学习,大学生可以掌握宏观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为经济学、管理学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将来的考研深造创造条件;还能开拓视野,培养宏观的思维方式,并提升运用相关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宏观经济问题的能力。

推荐理由

经济学原理师资力量强大,该课程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融入一门课程中,知识体系全面、系统,知识容量大,课程设计合理。作为经济学的入门级课程,老师们上课讲解细致、认真,内容扎实,为同学们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该课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87.59分,在督导评价中获得了87.17分。

商学院03

体验商务英语2

图片

图片undefined教师简介

王晓明,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中国非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岗位教师;兼任国家外国专家管理局国际化人才考试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市国际化语言工程建设委员会顾问团成员;北京市规范公共标识英文翻译专家委员会专家。

王晓明教授常年从事英语语言、英语测试、跨文化交流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活动。同时有着丰富的国际教学管理经验,尤其是国际合作项目和对外援助教育培训项目的管理经验。先后在欧洲,美洲,澳洲,非洲等五大洲的22个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考察。王晓明教授从教近30余年,始终本着“learning through language”的理念,以国际化的视角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在教学中采用混合式教学法,以多种方式培养意识,增进兴趣,丰富知识,实景演练,使学生开阔眼界,体验语言与文化,体验快乐。让学生在充分参与的情况下使学习效果最大化。通过跨文化比较的形式积极传播中国文化,增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使学生视野开阔、思维灵活、表达流畅。擅长的课程有:体验商务英语、跨文化交流探究与实践、英语阅读、英语听力笔记技巧、联想记忆单词、各类考试辅导和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等。

王晓明教授曾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国际文化教育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负责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项目、对外援助项目及很多政府、企业的高端培训项目。学员除了中国学生外,还有来自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欧洲、大洋洲共100多个国家2000多位官员和学者。中外学员们都亲切地称呼王晓明教授为“妈妈”。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她积极做志愿者老师,被北京市政府市民讲外语活动组委会评委先进个人和为市民讲外语活动以及奥运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

王晓明教授先后发表、出版:“试析公共英语教学与跨文化意识培养”、“试析研究生外语课程体系的拆解与重构”、汉英公共标示语翻译探究与示范》、《跨文化学习系列读本—人文交际篇》、《跨文化学习系列读本—商务实战篇》、《APEC读本》、“Student Support Resources for the Academic Reading and Writing Course”、《北京英语水平考试》系列教程等几十部核心期刊论文、专著和教材,自2019年起连续四年为本科生开设《体验商务英语》课程,深受师生好评。

课程内容

该课程旨在通过实景体验的方式,提升跨文化视角下运用商务英语进行商务交际的能力。课程通过大量真实、生动的素材,使学生在掌握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现代国际商务现状,以达到在体验商务中学习语言、提高商务交际能力的目的。课程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务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时代课题,如:全球化、国际营销、技术革命、企业文化、市场竞争等等。第三版教材依托《国标》与《指南》,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讲好中国故事。教材把国际商务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教学资源更加丰富、案例和体验式学习更加深入、趣味性的商务世界体验更加生动,更加适合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推荐理由

体验商务英语2的授课内容从旅游文化到贸易就业均有涉及,内容丰富,讲解清晰,引人入胜。王晓明老师授课案例详实,集合学科前沿动态,与时事、社会热点相联系,课堂信息量大,课题气氛活跃,教学形式多样,逻辑清晰。在王晓明老师的课上,同学们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逐步开始了对相关领域的深入钻研。体验商务英语2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97.99分的高分。

国际贸易实务

图片undefined

图片教师简介

王菲,经济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讲师。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兼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奢侈品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世界经济。主要著作有《奢侈品消费者行为学》。主要论文有《中日贸易中的隐含碳及结构分解分析》、《国际奢侈品企业中国市场经营模式变化影响因素研究》、《外商直接投资与产业集聚的形成——基于中国的实证分析》等。曾任《环球时报》、《金融博览》等期刊专栏撰稿人,任中国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栏目、中国网络电视台《大时尚》栏目特邀嘉宾,先后接受多家中外媒体采访。

课程内容

国际贸易实务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一门主要必修课程。作为国际经贸专业的基础课程和主干课程,国际贸易实务涉及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贸易法律与惯例、国际金融、国际运输与保险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知识的运用,不仅实践性强,而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整个专业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该课程的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实际操作的专业技能,学习该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国际间商品贸易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国际间进行商品贸易的习惯做法、贸易惯例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

本课程采用中英双语教学方式,主要讲授四部分的内容:国际贸易术语,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进出口合同的商定与履行以及国际贸易方式。其中,课程将重点介绍最新的国际贸易惯例在实际贸易操作中的应用,以及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条款的各项细节条款规范,如国际贸易的货物运输条款,货物运输保险条款,商品定价条款,结算条款等。学生顺利学习完本课程后,可初步掌握国际货物贸易买卖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相关的国际贸易惯例和法律规范;掌握主要进出口贸易方式,了解国际贸易的其它方式;并结合我国方针政策和企业意图独立从事对外贸易活动。

推荐理由

王菲老师教授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注重探究式学习,启发式教学,老师擅长用实际案例引发同学们的思考,再逐步将知识点引出,通过实际案例,将复杂繁琐的理论融入实际,让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入。该课受到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2.75分,在督导评价中获得94.75分。

图片———— end

图片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

良乡校区
北京市房山区长于大街11号
邮编:102488

望京校区
北京市朝阳区望京中环南路1号
邮编:100102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 京ICP备:18028622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10200173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