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大家好,上学期规划与评估处开展了学生期中、期末评价以及专家督导评价,对本科教育教学规范与质量状况进行了全面的摸查,同学们在评教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客观评判、耐心填写,评教结果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反映课堂教学水平,为教学评估、职称评聘、薪酬制度等改革提供客观依据,充分发挥出学生主体参与大学治理的作用。
规划与评估处结合学生评价与专家督导评价结果,特推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好课推荐”栏目,为同学们介绍各学院评分较高、好评较多的课程,为同学们在课程选择上提供参考。
法学院
01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


教师简介
王天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社会法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访问学者,中国社会法学会理事、中国劳动学会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英才、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拔尖人才。
课程内容
本次课程将系统讲授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体系,涵盖劳动法基础理论、就业促进、劳动基准、劳动合同、集体劳动关系、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保障争议处理等,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知识体系,并结合互联网平台用工、996工作制、社会老龄化等热点现实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提高法律逻辑思维能力。
推荐理由
王天玉老师教授的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揭示法律制度背后的原理,结合当下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让同学们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法条背后逻辑的思考。王天玉老师授课深入浅出,逻辑清晰,丰富有趣,易于理解。在本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4.09分,在督导评价中获得89.25分。
民事与经济法诊所(下)
教师简介
苗鸣宇,法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诊所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
周宝妹,法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
课程内容
民事与经济法诊所课程采用以“做中学”为理念的诊所式教学方法,不仅为学员提供实践平台,由学员自己动手办理实际案件,亲身参与会见当事人、法律检索、撰写法律文书及备忘录、真实/模拟谈判、真实/模拟庭审等沉浸式学习&工作环节,更特别强调和注重学员实践过后的反思和提高环节,通过校内专业教师教学、校外实务人士指导,以及学生小组讨论、集体办案、朋辈辅导等多种方式,使学员在实践之后能及时自我反思,并得到来自学伴或当事人的反馈,来自教师的点评,从而帮助法科生或对法律实务感兴趣的非法律专业学生能够迅速了解并初步掌握民商事案件实战中的法律思维基本模型。通过办理实案,学员也将直观地体验问题识别、与当事人沟通、法律检索、法律纠纷解决、团队协作、资源管理等法律职业必备技能,并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的结构化学习过程而不断获得职业技能提升。
推荐理由
民事与经济法诊所(下)师资力量强大,从民事到刑事,从诉状起草到模拟法庭,该课程内容详实,方式多样。各位老师们治学严谨,要求严格,能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循循善诱,为同学们提供多样化的思考角度;同时注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这门课程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3.73分。
马克思主义学院
02
中国共产党历史


教师简介
秦国伟,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中共党史与党建、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等相关领域研究。兼任共青团中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北京市委讲师团宣讲专家,北京高教学会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会理事。
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专项课题“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工作新思路新实践研究”、教育部示范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选题“中国抗日战争历程研究”、中央编译局规划课题“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理念与实践研究”等多项课题。
北京首届思想政治理论课“特级教师”,北京市青年教学名师。2015年所授《中国近代史》课程荣获教育部“精彩一课”称号。
课程内容
中国共产党历史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它主要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艰难曲折历史;中国共产党在集体奋斗的基础上,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战胜困难,克服失误,总结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步成熟起来的历史。通过该课程的讲授和学习了解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及其经验。
推荐理由
中国共产党历史课程内容覆盖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在这门课程中同学们能够系统、全面的讲解党史。该课程重点突出、层次分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秦老师通过例题的讲解,让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入扎实。此外,秦老师的课程讲解风趣幽默,史料翔实,深受同学们的喜欢。在上学期的学生评价中获得了87.57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导读Ⅰ(马恩哲学部分)
教师简介
谢菏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职教师。1995年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期从事研究生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教学工作。2017年起开始为本科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课程。
主要讲授课程:博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早期著作选读》;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与现实》;《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早期著作选读》等; 本科生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主要发表论文:《人:从黑格尔、费尔巴哈到马克思》;《“人道主义”的恩格斯》;《马克思与东方社会发展之“可能”》等。
课程内容
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通过文本解读,在细节和微观层面让学生初步感受和认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创性见解,大体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起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为以后进一步较为系统地掌握及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奠定基础。课程立足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体文本,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倡导理论联系实际、独立思考、与时俱进,经过对经典文献的认真研读,使学生真切体味经典作家的思想魅力和现实关怀,逐渐培育和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信念。
推荐理由
该课程内容丰富,课程设置科学合理。老师们对原著理论理解深入细致,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对经典原著逐字逐句分析,讲解细致且通俗易懂。该课程有助于增强同学们对经典原著的理解,为同学们的专业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老师们平易近人,用幽默风趣且条理清晰的授课方式,启发同学们思考。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89.02分。
国际关系学院
03
外事实务英语


教师简介
权达,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文学博士。2010年7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工作;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先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原人文学院、国际关系学院工作;2021年1月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学报》兼职编辑、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阐释学高等研究院助理研究员、中国社科大—南开大学21世纪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文学阐释学研究中心成员。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在涉外活动中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为主要目标,着重提升学生在涉外事务中的英语听、说、读、写、译水平。具体教学与训练模块包括涉外接待、国际交通、国外生活交际、公务活动安排、会议发言等。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并基本掌握外事活动基本程序、礼仪及禁忌;掌握外事活动组织、日程安排以及会谈等方面的英语沟通能力,为将来有志于从事外事工作的同学提供英语运用及相关外事知识基础。
推荐理由
外事实务英语课程定位清晰,课程目标是帮助我校学子高效掌握英语交流技巧,满足了学生们未来可能进行的国际学习交流过程的基本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权达老师理论与应用并举,为学生开拓了英语学习的新路径。在课下,权达老师也利用微信群等工具,与同学们分享趣味英文视频和英文知识点,为同学们提供了融洽和谐的英文学习氛围。该课在上学期的学生教学评价中获得了94.12的评分。
外交学概论


教师简介
孙西辉,中国社科院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讲授课程主要包括亚太政治经济与外交、国际关系理论、外交学概论、比较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史、中美关系等。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时评40余篇、译文100余篇,其中1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1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2篇被《红旗文摘》全文转载,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全文转载,1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全文转载,5篇被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文摘》全文转载;主持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市厅级课题3项;获得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2次,市厅级优秀科研成果奖4次。
课程内容
当前,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面临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和各种重大挑战。全面了解外交学的基本知识和现实状况,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国际关系现实和中国的对外政策立场。《外交学概论》注重介绍外交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分析主要大国的对外政策与战略,阐述不同外交类型及机制。
除了总体介绍之外,本课程的主体内容可分为三部分:一是原理篇,主要介绍外交哲学、外交思想、外交理论和外交制度等概念和相关知识;二是过程篇,主要讲授外交战略与决策、外交沟通与谈判、外交调停与危机等内容;三是形态篇,主要介绍职业外交、首脑外交、公共外交、多边外交等不同类型的外交形态。
课程简介
孙西辉老师的外交学概论课程安排合理,难易结合,深入浅出,对深入理解专业知识有着巨大帮助。孙西辉老师对教学计划执行严格,课程安排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此外,在课堂上,孙老师经常将国际热点知识与理论结合,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增强同学们对国际关系的敏感度、加深同学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上学期的学生课程评价中获得了94.59分。
———— end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规划与评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