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估指标 |
不合格 |
需要改进 |
一般 |
较好 |
优秀 |
价值取向 |
立德树人、政治强、情怀深(10) |
|
|
|
|
|
教风教态 |
按时出勤、准备充分、精神饱满、仪表端庄(5) |
|
|
|
|
|
语言表达 |
准确流利,语速、音量适当,条理清楚,逻辑性强(10) |
|
|
|
|
|
教学内容 |
充实科学,难易适度,举例得当,符合教学目标和大纲,重难点突出(10) |
|
|
|
|
|
能联系专业、社会需求,善于归纳总结,启发学生,培养学习兴趣,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5) |
|
|
|
|
|
能融入最新理论和技术,较好反映前沿成果,有新意,有启发性、学术性和前瞻眼光(5) |
|
|
|
|
|
教学方法 |
方法得当,演示切换流畅,软件功能讲解清晰,进度适当,有吸引力(10) |
|
|
|
|
|
能力训练 |
注重基础训练和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发现专业知识共性,掌握学习方法(5) |
|
|
|
|
|
注重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结合理论与实践,耐心、细致指导学生(5) |
|
|
|
|
|
师生互动 |
注重交流,及时应对学生的反应,互动、交流得体(10) |
|
|
|
|
|
课堂秩序 |
学生听课认真,课堂秩序良好(10) |
|
|
|
|
|
教学效果 |
学生基本能理解和掌握所授内容,达成教学目标(10) |
|
|
|
|
|
课程思政 |
教学中有较强的思政意识,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融入以下元素: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爱国主义与理想信念教育;国情与社会时政热点;实事求是精神;创新精神与批判思想等(5) |
|
|
|
|
|
本课程的突出优点和不足: |